关于拟参与申报第一届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奖成果《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公示
按照自然资源部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申报有关规定,线上足球现金网 汪侠拟参与申报第一届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现对申报成果《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基本情况和项目介绍等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规划数智化与技术创新实践 | 1南京大学;2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3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甄峰,张姗琪,邵月中,秦萧,席广亮,赵赛帅,汪侠,胡雪莹,蒋继儒,李璐 |
公示时间:2025年9月26日——10月1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公示对象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单位提出。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联系电话:025-89682447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公示材料
现金网-线上足球现金网
2025年9月26日
表1.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
项目类型 |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 □规划管理创新实践 ☑规划数智化与技术创新实践 □规划理论和学科建设创新实践 | ||
推荐单位类别 | □国务院有关部门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国土空间规划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团队的第一依托单位 | ||
主要完成 单位 (按先后顺序填写,总数不超过5家) | 排名 | 单位名称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
1 | 南京大学 | 12100000466007458M | |
2 | 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 | 123302004195347066 | |
3 |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91320106249705161P | |
4 | |||
5 | |||
主要完成人 (按先后顺序填写) | 甄峰,张姗琪,邵月中,秦萧,席广亮,赵赛帅,汪侠,胡雪莹,蒋继儒,李璐 | ||
申报单位 类型 | ☑企事业单位 □高校和科研机构 □有关政府部门 □其他 | ||
申报单位 的规划编制资质情况 | □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 □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乙级资质 □无 | ||
申报单位 通信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 |
表2.项目介绍
一、规划背景 2022年《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关于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专题技术研究和第二批技术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函〔2022〕38号)部署在宁波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同时,自然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明确,宁波市为试点城市。因此,立足宁波市现状,为构建结构层次清晰、技术路径完善的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体系,开展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关键技术内容 1、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理论框架 本项目提出并系统化了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的理论框架,界定了监测的内涵、类型、要素与监测频次。在理论上明确了“监测—评估—预警—反馈”的闭环流程,并设计了指标分解与尺度传导机制,以支持从战略目标到地块指标的量化落地。为保证与业务的联动,理论层面与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建立了数据与语义接口,能够在规划调整、用地许可审查等业务环节中自动比对现状与规划目标、生成偏差诊断与处置建议,实现编制、实施与监督的一体化工作流。 2、规划传导视角下弹性监测单元体系 为解决规划层级多、尺度跨度大以及地方差异性的实际问题,项目构建了以规划传导为主线的弹性监测单元体系及其数据指标传导机制。该体系将城市监测空间划分为分层的监测单元(市—县—乡—单元—地块)并区分数据采集、实施监测与社会经济分析三类通用单元,同时预留专项与定制化单元以应对生态保护、历史风貌等特殊场景。指标传导机制通过功能分解与空间加权汇总,将总体指标分解为各层级子指标,并逐级汇总回总规层面,确保结果的可比性与可溯源性。 3、基于详规地块的多源数据融合治理 项目以详规地块作为监测数据采集与计算的最小单元,构建基于地块的多源数据关联方法。方法流程覆盖“数据接入—预处理—语义映射—融合建库—质量控制”。该流程兼容高分遥感影像、实景三维、规划审批与出让档案、土地与不动产登记、年度变更调查、移动信令及社会经济统计等异构数据源。通过统一坐标参考、格式转换实现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基于本体建立语义映射将不同来源的属性归一化并进行实体关联,信息抽取层面则采用计算机视觉提取图斑与构筑物特征。最终在时空数据库中形成包含自然属性、管理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的融合数据集。 4、面向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的城市计算模型 在量化评估方面,项目构建了围绕生态安全、区域协同、经济活力、社会包容与人文荟萃五大维度的11个城市计算模型(如耕地生态安全模型、陆海统筹水平模型、市域同城化水平模型、城市科技创新潜力模型等)。模型通过横向城市比较、历史回溯验证和敏感性分析进行校准,并支持多方案情景模拟与指标权重重设,可为规划评估、优化与修编提供定量依据。 5、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与模拟预警 针对实施过程中的时空突变与风险隐患,项目集成了基于指标的动态预测与基于图斑的空间诊断预警两类技术。指标动态预测采用时间序列与机器学习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趋势预测与区间预警,图斑诊断则基于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自动化图斑分割与属性识别,实时判别建设行为是否触及红、蓝、绿线等受控边界,并通过治理处置结果反馈来修正模型参数与预警阈值,提升检测灵敏度与误报控制,实践中将问题发现响应时间显著缩短,从被动事后查处转向主动事前管控,实现闭环学习。 三、创新点 1、构建了城市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理论与方法。 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规划实施监测的工作定位,从监测目标、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系统构建了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监测的理论框架。依托理论研究成果,围绕规划目标落实、实施效能评估及调整优化分析三个维度建立构建了技术指南,为开展规划实施监测工作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方法指引。 2、建立了适配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治理的技术体系。 围绕国士空间规划全链条管理需求,提出“单元划分—数据治理—模型计算—凤险预警治理反馈”递进式技术架构。基于规划刚弹结合特征,建立“市—县—乡—单元—地块”监测单元结构化传导体系;融合多源异构数据,构建集自然、管理、社会经济属性于一体的数据基底;开发涵盖生态安全、经济活力等多维度目标评价模型群,解构规划实施进度;充分考虑人地交互关系,研发基于指标与图斑的智能预警模型,将模型输出转化为风险预警能力:监测结果反哺预警模型优化,形成“监测—预警—反馈”闭环管理。 3、探索了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传导、监测”全链条协同治理的规划实施监测体系。 在编制端,创新应用空间分析与三维建模技术,立体化监测建筑高度、天际线等城市设计要素,辅助规划方案风貌合规审查;在传导端,基于弹性监测单元的分级传导技术,将总体规划的指标约束与监测任务精准适配至下级规划单元,确保规划意图的高效传导,在监测端,建立将监测结果反馈模型优化与决策调整的机制,形成持续优化的“监测、预警、反馈”闭环治理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