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网

关于拟申报第一届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成果《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公示

发布者:周雨霁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46


关于拟申报第一届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成果《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公示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届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5]1973)文件要求,现对参与申报的项目进行公示。

我单位金晓斌、谭迎辉(博士生)、宋家鹏(博士生)参与申报第一届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申报项目,现对申报项目名称、类型、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等信息予以公示。

公示日期为2025929-1010日。

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反映。异议材料应表明真实身份、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和联系方式,并签署真实姓名,凡匿名、冒名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南京市仙林大道163

联系电话:025-89682447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公示材料


现金网-线上足球现金网

2025929


1.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项目类型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含村庄规划、城市设计)

 ☑相关专项规划  □规划管理创新实践  □规划数智化与技术创新实践  □规划理论和学科建设创新实践                                 

推荐单位类别

国务院有关部门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国土空间规划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团队的第一依托单位

主要完成单位(按先后顺序填写)

排名

单位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1、                                        

江苏省土地开发
整理中心

12320000466011887E

2、                                        

南京大学

12100000466007458M

主要完成人(按先后顺序填写)

孙卫东,黄强,金晓斌,张泳江,谭迎辉,陆利群,陈强,张扬,王晓瑞,葛圆幸,尹莹,宋家鹏,刘清军,支春明,杜沪傑

申报单位的规划编制资质情况

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

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乙级资质

申报单位类型

企事业单位  □高校和科研机构  □有关政府部门  □其他

申报单位

通信地址

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58


2.项目介绍

为深入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的意见》(苏发〔202234号),系统推进黄河故道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本专项规划以“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为战略主线,充分发挥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统筹平台作用,突出规划引领、流域协同、产业导入、农民增收和政策赋能,着力将黄河故道区域建设成为集“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裕”于一体的生态富民廊道,努力打造全国流域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江苏样板”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黄河故道江苏段横贯徐州、淮安、盐城、宿迁四市,是苏北重要生态屏障和农业腹地。然而,该区域长期面临生态功能退化、资源利用粗放、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乏力等挑战。本次整治行动突破以往碎片化和工程化的整治模式,以跨流域统筹、多目标协同为导向,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资源配置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实现从“生态保护”到“生态赋能”的战略转型这不仅是优化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入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挖掘黄河故道沿线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等方面特色资源与多元价值,建设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的战略平台。本次专项规划主要内容有以下五大方面:

1)战略定位强调绿色发展,省级统筹。致力于将黄河故道的“生态高颜值”转化为沿线百姓的“发展高质量”,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带、特色旅游联动发展带、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带和江苏北部千里防护林带建设基础上,着力将黄河故道整体打造为“高颜值生态长廊、高效益农业长廊、高品位文化长廊、高水平旅游长廊”,树立跨流域协同、特色发展为一体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示范样板,打造江苏特色的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实践典范。

2)总体布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一廊三心四片多点”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总体布局。其中,“一廊”以黄河故道干流及岸线为生态主轴,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三心”依托微山湖、骆马湖、滨海滩涂湿地,打造流域生态绿心,提升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功能;“四片”划分大沙河现代农业发展片区、上游生态经济发展片区、中游观光农业发展片区、下游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实施差异化整治;“多点”则依托沿线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农业旅游等为特色资源,形成多元化富民产业集群。

3)产业富民突出生态赋能,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共富。坚持以美丽江苏建设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系统整合黄河故道沿线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功能拓展,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与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深度融合。

4)分区施策精准推进整治任务。根据四大片区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明确差异化整治重点:大沙河段国土综合整治区重点聚焦湿地保护修复与现代农业建设;故道上游生态涵养提升区重点突出生态涵养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培育;故道中游风光廊道建设区重点强化文旅休闲与城乡融合示范;故道下游农业提质改造区重点推动特色高效农业与优质粮食基地提质。

5)实施机制构建“省级统筹、市县落地、项目支撑”的推进体系。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与先行试点示范(如沛县鹿楼镇国家级试点、响水县黄圩镇省级试点),明确四市差异化的整治指引与工程安排:徐州侧重现代农业与生态经济片区建设,宿迁着力构建“两河风光廊道”,淮安打造水城共融的滨河发展带,盐城协同推进滩涂生态修复与农田质量提升。通过将战略目标分解为54个具体项目,鼓励市县深化行动方案,确保任务清单化、实施项目化、成效可视化。

本次针对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有以下三大方面的创新:

创新点1:首创流域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模式。在省级层面首次构建跨市域、全流域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框架,基于黄河故道江苏段的完整性、连续性,引导上下游之间生态联通、产业互补、城乡融合、文旅互联,打破行政边界壁垒,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生态治理与产业布局,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

创新点2:突出“生态富民”导向,整治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以国土空间整治为资源统筹实施平台,精准导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以生态富民、产业富民为主线,依 托国家、省级园区平台,推动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土地要素配置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探索“以生态促产业、以产业富农民”的新路径。

创新点3:强化“政策创新”赋能,增强整治内生动能与长效运营。支持沿线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土地制度创新等改革探索,探索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交易,鼓励沿线地区探索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增强整治行动的内生动力与长效运营能力。

通过三年行动,黄河故道区域将实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融合纵深推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形成“水清岸绿、产业兴旺、百姓安居”的生态富民廊道,为全国流域型国土空间整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经验”。